Alexa

內政部砸超過五百億補助人行道,為何行人無感、輪椅族上路障礙還是很大?

設人行道、整平騎樓  行人死傷卻不減反增  砸五百億改善無感  輪椅族上路障礙大
撰文: 陳子萱     分類:SDGs     圖檔來源:攝影/唐紹航 日期:2023-11-22

行人設施不足、人行道上阻礙重重,已經是台灣交通的日常。

內政部近年砸超過五百億元,補助人行道建設,為何輪椅族受傷仍頻傳,行人依舊無感?

電線桿、變電箱……就是死路!輪椅要怎麼走?」YouTube訂閱數超過十萬的網紅「椅人」Leo,今年八月以輪椅族身分,拍攝一支影片,盤點台灣人行道的奇形怪狀:不合理的高低階差、人行道斷裂又沒斜坡、騎樓被機車占滿,自推輪椅上路的他頻頻受阻,就像在比一場高難度障礙賽。

 

台灣因「行人地獄」躍上國際媒體版面,近十年,行人死傷人數不減反增,去年已攀升到一.七萬人;交通事故死亡率與鄰近的日本、韓國相比,更是居高不下。

 

二○一二年,日本每十萬人交通事故死亡數為四.一人,韓國約十.七人,台灣約十四人;到了二二年,日本降到二.五人,韓國更幾乎砍半,大幅降至五.三人,唯獨台灣仍高達十三.三人,足足是日本的五倍,去年喪命交通事故者,更創逾三千人新高。

 

十年過去了,台灣改善交通死亡率仍然原地踏步,人車爭道、行人設施不足,都是潛在問題,一場無聲的「交通戰爭」早已開打,卻看不見終結跡象。

 

設計規範不細緻  缺乏強制力

 

「以前還是『直立人』時,根本不會去在意人行環境到底是怎樣。」網紅「椅人」Leo因為八年前一場車禍意外,導致半身癱瘓。他接受《今周刊》訪問時直言,直到坐上輪椅才發現,最弱勢的輪椅族用路人,在台灣的行人環境更加沒有生存空間。但八年過去,他感嘆交通環境沒什麼改變,從人行道到騎樓改善,「很多都是做半吊子。」

 

道路人行空間友善與否,不只影響全台逾三十萬名肢體障礙者,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老年人口現已突破四百萬人,無障礙人行空間是迫切需求。「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家人,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未來都會用到。」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吳昆峯點出關鍵。

 

事實上,輪椅是檢驗行人環境最直接的一種方式。他說明,端看輪椅是否能順利轉彎、上下坡、不因障礙物被卡住,就能看出人行道是否有足夠的轉彎半徑、聯貫性及合理淨寬。「能否自己坐輪椅出門,是評估一個國家的行人基礎設施,是否合格的指標。」吳昆峯說。

 

不過,放眼台灣巷弄街道的行人環境,連通性低、順暢度不足是常態,對一般行人通行都很困擾,更遑論輪椅族。問題在於,目前在無障礙行人設施上,設計規範不夠細緻,也沒有強制力。

基金名稱(幣別)
一周績效(%)